又是一年高考季,谈谈我对高考复读的看法吧。
早年间,录取率低,高考关系到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所以还是比较重要的,别说复读一年,即使复读三年都是值得的。
然而,以目前的录取率,很多复读生复读的目标实际上不止是读一个大学,而是要读一个好大学。这个时候,复读就很值得商榷了。
首先,本科早就不是一个人教育的终点了,计较一时得失并不明知。即使清北的本科,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就是把你当做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看待,绝无可能把你看作是普通的博士。而且即使是这种视作等同,也多有破格的性质,并不真正等同。
就像炸药奖获得者屠呦呦,其“三无”身份长期是其短板,学术上混的并不得志,虽然炸药奖比院士牛逼多了。。。
其次,高考满分对于后续的学习意义也不大。以最考智商的数学而言,即使是数学系毕业生,也不一定高考数学满分。原因很简单,命题老师会回避那些使用高级知识能秒杀的题目,强行将大家的知识上限限制在高考大纲以内。但这个限制在现实工作中,并不存在。
题外话,曾经很佩服葛军的数学水平,然而看了一本讲述如何命题的书之后,才发现命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思路是完全相反的,有些难题解题很困难,命题倒不一定困难。换句话说,对于清北那个级别的学生,他们的高中老师是完全有可能比他菜的。
最后,专业比学历更重要。天坑专业的清北博士被二本码畜碾杀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总之,科研也好,工作也罢都是几十年的长跑,甚至读书(专指高等教育)也是十几年的长跑。起跑线在哪里,并没有那么重要。比如知乎著名的大V花姐,本科就是一所普通院校,然而他马上就要理论数学博士毕业了。按照同行的说法,其水平在理论数学博士中,也算的上中上水平了。这应该能秒绝大多数清北的人,毕竟清北做理论数学的博士也不过屈指可数,多数人都智商欠费,转应用数学了。
2009年至今,唐尚珺一共参加了15次高考:2009年,372分;2010年,405分;2011年,475分;2012年,505分;2013年,530分;2014年,573分;2015年,587分;2016年,625分;2017年,570分;2018年,619分;2019年,646分;2020年,619分;2021年,591分;2022年,597分;2023年,594分。
https://www.sohu.com/a/791160314_121123709
“高考疯子”吴善柳,考上北大不去,复读8年才上清华,如今过成这样
赵匡胤的小舅子:食人狂魔王继勋。
不是耶律和萧世代通婚,而是每个和耶律皇族通婚的部族,都被赐姓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52672
辽国耶律家和萧家世代通婚这样能长久吗,不会有啥遗传病吗?
历史上的大理段氏,在五代后晋时期建立大理国,统治了云南地区318年(937年—1254年),随后投降蒙古军,成为蒙古汗国和元帝国的大理总管,又继续统治了今天云南中西部地区128年,于明初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明军攻灭,作为我国云南地区统治者一共存在了446年。
妙香国即众香国,佛家所谓的清净世界,梵语称为干陀罗(gandahar),地处北天竺,传闻此国有许多得道圣贤住持其地,所以遍地充满香味,不为他国侵害,是为佛国。后世以妙香国指代云南。
https://www.zhihu.com/answer/524642062
为什么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里会把大理段氏写成一个江湖味十足的皇权,难道历史上这个政权真的很江湖么?
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
三苏各有一篇《六国论》。
苏辙的角度大体来说就是因为齐楚不助赵韩所以导致天下失去了屏障。才有秦统一天下的恶局。
苏轼的角度是战国时期,六国国君皆虐用民力,但因为天下有才之人,也就是所谓的氏人,各安其位所以没人领着穷光蛋们造反。但大秦不一样,他过于的相信制度,要求以吏为师,所以导致了自己的崩亡。
苏洵的角度就比较陈词滥调了,所以才比较出名,而不是说天底下就一篇《六国论》。
陆秀夫等至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
南宋一边求和,一边杀使者,蒙元一边派使者,一边以战促和,战着战着一不留神,把宋就给灭了。
南宋求和,是上层路线,上层很清楚打不过,所以需要求和,划江而治,但求和是条件不能太过分,如果太过分了,就不接受。
南宋杀使者,就是接受不了求和的条件,又需要振奋中下层的士气,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不然中层将领和底层战士听到上层全是怕死鬼,那他们还有战斗意志吗?所以在求和不成的情况下,得杀使者。
元朝派使者谈和统,走的是中下层路线,表明了元朝接收南宋全境后,不会搞屠杀报复,会把南宋臣民当元朝臣民对待(这一点在伯颜南下后,履行了承诺),从而瓦解南宋的抵抗意志。
公元1114年,出河店之战,金军1200,辽军7000(号称10万),结果辽军大败。
公元1115年,达鲁古之战,金军具体兵力未知,辽军3万(号称27万),结果辽军又是大败。
公元1115年,护步达冈之战,金军2万,辽军10万(号称70万),结果辽军再次大败。
北宋西军与西夏打打停停几十年,虽然战斗力不弱,但也没有超出西夏军的实力。而辽军和西夏军在面对金军时,多次惨败,这就注定北宋西军在面对金军时,打不赢是正常现象,打赢了反倒不正常。
种师道第一时间进京,并在判断敌我差距后,向钦宗建议,宋军应严防死守,不与金军正面冲突,待金军粮草吃完,往回撤时,再在黄河一线予以歼灭。但是钦宗想速战速决,主战派的李纲也想速战速决,他们都认为种师道太保守。最后钦宗就否决了种师道的意见,听从了李纲的建议,半夜派军偷袭,结果被擅长打野战的金军打了个惨败。
事后,丢人丢大了的宋钦宗转而议和,金军在得到许诺后,便撤军北上。种师道一直在等这个机会,他劝宋钦宗乘金兵渡黄河时袭击,但钦宗这个时候又不敢出战了,他在金军渡过黄河后,便罢免了种师道的职务。在他看来,金兵已走,种师道也没用了。
然而宋钦宗这边刚冷落种师道,金军那边又起了幺蛾子。由于金兵围攻太原不退(另一路金军),宋钦宗见战事又起,于是就转而主战,将种师道官复原职,令他挑起大梁。
种师道一直认为,打野战是不行的,金兵各个都像兰博一样,士气太盛,宋军必须要靠守取胜。因而他便建议,应集中兵马,先设好河北防线,以防金兵再次渡过黄河。
但是,钦宗和主战派又与先前一样,都是记吃不记打的货,主张穷追猛打,认为修防御是示弱表现,一定要跟金军打野战。因而种师道就再次被朝野批判,被骂作是怂包。
种师中战死后,种师道算是看清了主战派的那帮嘴脸。他根据实际情况,力劝宋钦宗马上西迁长安,依靠潼关天险躲避敌锋。但是这一次他又被大臣们群喷,被骂作是畏敌。
结果,后来金军的攻势果然无法抵挡,宋军输得稀里哗啦。宋钦宗看情况不对,就又罢了种师道的职务,同时还罢了李纲,派人向金国提出议和。种师道看到这种场景,再想到弟弟和种家军的惨死,悲愤交加,没多久就气死了。
曲端好比桂系或者具体点白崇禧吧,管军管民都有一手的,麾下的部曲战斗力在一众西军同僚衬托中鹤立鸡群。但是永远在打着自己的算盘,也永远别指望他算的对什么家国的大账,虽然抗击外敌不能说没有贡献,但站在他的友军角度觉得这人该死。
皮室军、宫分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934649689275134
看看辽国骑兵的编制,就知道为何北宋会屡战屡败
白沟之战,耶律大石对阵北宋第一名将种师道,耶律大石部起初只有两千人,种师道因杨可世新败,不敢渡河出击。次日,郭药师率常胜军赶到,辽军渡河发起攻击,种师道大军全面崩溃,被人一直追杀到雄城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124918
北宋拿回了几代人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为什么那里的汉人反而日子过得糟糕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988961
北宋的种家军为何没有杨家将有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2010669
金军为什么那么轻松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到东京城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458663
赵光义驴车漂移这类大人物极不光彩的事情,是如何在封建史学中保留下来的?
李煜的妹妹永嘉公主李氏,以公主之尊,竟被宋太宗打发给区区供奉官孙某做妻,这个孙某,名字失考,虽是太宗亲信圈,但地位不高,后被调到河北前线,出任深州下辖武强县的都监。辽兵犯境,孙某被杀,李公主被俘去。
此时李公主至少已二嫁,却还是让辽圣宗看上了,按说二人年龄差着辈份———公主生父南唐中主李璟逝于公元961年,而辽圣宗生于972年,也就是说二人最少差了11岁,实际上大大不止。奈何李煜家族的基因可能太过强大,李公主居然令人小鬼大的辽圣宗着了迷,“嬖之”,封为芳仪,在辽宫产下一女(耶律赛哥)。
您的打赏,是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