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killerfarm Hacking V8.0

WW2 » 二战漫谈(五)

2016-02-19 :: 3780 Words

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自我解读

铁十字勋章(续)

2.无论将军或士兵,只要对战争的结果有影响或者在自己的职责领域作出贡献就可以被授予。而同期其他的勋章,一般只授予指挥官或者贵族。因此铁十字勋章成为一种民主的勋章,即所有社会阶级都可以获得的一种勋章。这在普鲁士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尤为难得。

3.只在战时授予。因此只有1813、1870、1914、1939四种版式,分别对应相应战争的起始时间。

铁十字勋章的前三个版本只有三级。第三帝国时代增加了一个骑士级,其中还有若干子级,因此,第三帝国的铁十字勋章相对比较容易获得。但尽管如此,勋章也从未被滥发过,被授予者仍然是同事们心中的战争英雄。行军礼时,没有勋章的一方需要先向有勋章的一方行礼,即使前者的军衔职务高于后者。

正因为这样的渊源,铁十字勋章并没有随着第三帝国的灭亡,而被封杀。德国政府于1957年允许二战的德国老兵重新佩戴各级别的铁十字勋章,只不过所有的铁十字勋章都被除去了纳粹卐标志,以橡树叶标志替换,而其它图案字样不做改变。

由此延伸过去,也可发现凡是生不带来的东西,死也不会带走。比如伊拉克的国旗,不是萨达姆发明的部分,也就没有随着萨达姆而去。该国旗上的口号是“真主是万能的”,新政府总不可能改成“真主不是万能的”吧。于是仅仅把萨达姆的手书,换成了印刷体。

类似的还有阿尔巴尼亚国旗。阿共上台后在国旗上加了个五角星,后来下台,五角星也就被去掉了。但主体图案黑色双头鹰,谁也不敢动,因为那是比霍查同志牛逼一百倍的斯堪德培老爷的标记。

斯堪德培是乔治·卡斯特里奥蒂的封号,在阿语里的意思是“阿尔巴尼亚的亚历山大老爷”。如果说亚历山大的战斗力为1000,那么斯堪德培至少有500。他的牛逼之处在于利用手下那么点儿人,居然三次挫败当时的超级大国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的御驾亲征。他所指挥的三次克鲁亚保卫战堪称山地游击战的经典。

百科上说,斯坎德培一生共指挥过25场战役,取胜了其中的24场,这是一个很恐怖的胜率,足以证明此人的用兵之道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唯一好奇的是,他失败的那次是怎么回事?有同学知道吗?

斯堪德培去世300年之后,另一个阿尔巴尼亚人,穆罕默德·阿里成为了埃及阿里王朝的开国君主。他的故事不细说了,虽然他几乎就要把他的上司土耳其苏丹赶下台了,然而这个时候的土耳其,实力成色也不太高。所以他的战斗力估计在300左右。

至于欧洲电灯泡霍查同志,也就是个战斗力为5的渣渣。

双头鹰标记来源于东正教,阿尔巴尼亚这样一个穆斯林国家居然用这个标记,也是醉了。

元首的铁十字勋章

元首也是有铁十字勋章的人,至少他在一战期间就获得了两枚勋章:一枚二级,一枚一级。一个下士(非军官)能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少见的。因此,元首一直以来都以此为毕生之荣耀。

但1939年版本的勋章,他应该是没有的。因为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骑士级铁十字勋章中较高等级的获得者,并不包括元首。至于低等级的勋章,由于授予人数太多,没有相关资料,理论上存在授予元首的可能,但想来元首应该没那么无聊吧。

元首在一战中的表现,虽然并无太多出彩之处,但也算是个勤恳而勇敢的士兵。传令兵在那个时代的战场上可算是个高危兵种,别人都可以躲在战壕里,但传令兵不能。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当传令兵,就是当上了的人,遇到任务,那也是能躲就躲。但元首从不讨价还价,还曾亲手俘虏4个法军士兵。

一句话,如果元首就此死去的话,大约也是德国版的阿甘吧。

相比之下,第三帝国的二号人物戈林,就是个勋章控了,所以元首专门为他做了一枚大铁十字勋章。

PS:元首虽然不是勋章控,但却是个勋章设计控。除了发明骑士级铁十字勋章之外,还发明了1941/1942东线冬季战役纪念章,也就是俗称的“冻肉勋章”。

飞行员、养鸡场主、小儿麻痹症患者

戈林在一战中的表现,远比元首出彩。戈林最初在陆军服役,他的第一枚铁十字,源自他俘虏了4个法军士兵。稍后,他进入空军,成为了一名王牌飞行员,他的战绩是22架敌机。因为战功,他获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和一枚蓝色马克思勋章。后者普遍被认为是骑士级铁十字勋章的原型。

戈林在一战结束时,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他的像片被制作为明信片,他本人也成为了德国空军最精锐的“里希特霍芬联队”的第3任队长。他的风度和气质,就连作为对手的协约国军队,也对他赞赏有加。

一战时的德军统帅,也就是战后的德国总统兴登堡,对戈林也十分敬重。而元首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个“波米希亚下士”罢了。

PS:虽然戈林和元首站在一起的时候,肥头大耳的活像二师兄转世,但青年时代的戈林,绝对是个大帅哥。反倒是元首怎么看都像个乡巴佬,而不是文艺青年。

一句话,如果戈林没有遇到二战,大约就是德国版的王海。他们都是从王牌飞行员,最后成为了空军司令。

从出身来看,戈林出自官宦世家,老婆也是白富美,因此他在上层社会很吃得开。纳粹党和德国财阀的结合,戈林是出了大力的。而元首19岁就父母双亡,是个不折不扣的社会底层。如果没有一战,他们可能永远也没有交集。但凡尔赛和约,让这两个不同阶层的退伍军人走到了一起。两个非凡人物的思想碰撞,让人类陷入了空前的灾难。

诚如协约国统帅福煦所言,凡尔赛和约不是和约,而只是个二十年休战条约罢了。就算没有元首和戈林,也会有其他人起来,向协约国讨个说法的。

养鸡场主,是网友们对希姆莱同学的绰号。这哥们在加入纳粹之前,曾经开过一家养鸡场。我很疑心2000年的动画电影《小鸡快跑》是否就是影射希姆莱的养鸡场主身份呢?

小儿麻痹症患者,或曰博士,都是戈培尔的绰号。第一个是他患过的病,而第二个是他的学位。

总的来说,这类搞内务情报的人,在哪里都不招人待见,比如贝利亚和戴笠。但其实他们还是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人物。贝利亚手下的特工,比杜鲁门更早知道原子弹爆炸。而戴笠刺杀汪精卫、唐绍仪和张啸林,也很有力的打击了沦陷区的汉奸们。

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虽然随着日本的战败,而灰飞烟灭,但其影响力却主导了大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战后的政治格局。

战后东亚各国对日本的态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深恶痛绝类。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这里不多讲了。

2.无所谓类。主要是菲律宾和缅甸。

对菲律宾来说,日本来了又走了,时间一来比较短,二来不管美国当主子,或者日本当主子,他们反正都是奴才。

缅甸就更有意思了。其主要人物昂山,在参战各大国看来,简直是墙头草两边倒的反复小人。然而如果站在缅甸的立场上,昂山不管站在哪边,都是最有利于缅甸的选择。

3.感恩戴德类。主要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比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就有数万当地人参加皇军,其踊跃程度远超西方殖民时期。在他们心中,皇军就是将他们从白人手中解放出来的解放军。

至于印尼的苏加诺,完全是皇军的代理人,从头到尾都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忠实粉丝。

从上面的分类不难看出,为什么课本上日本侵略了那么多国家,但只有中国、朝鲜、韩国跳出来,谴责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以上三类,属于在国家层面态度比较统一的,还有一类就比较复杂了。

4.意识分裂类。代表是台湾地区。

传统上以国民党为首的蓝营,由于主要是大陆过去的,其对待日本的态度和大陆并无二致。

而主要由台湾本土人构成的绿营,态度就复杂的多了。既有影片《赛德克·巴莱》所反映的对日本的反抗意识,也有高砂义勇军踊跃参加皇军,还进了靖国神社的事情。

比如李登辉显然更认同自己是个日本人,因为他在22岁之前,一直叫岩里政男。这和通常意义上的汉奸,有本质区别。一般的汉奸虽然为人所不齿,但从自我意识的角度,还是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的。

类似的还有新加坡的李光耀。从血缘上,他是华人。从出身上,他属于英国人。(南洋大学事件就体现出,他对中国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认同感。)

但从政治理念上,他倾向日本人,而且是二战时的日本人。他十分称赞日据时期的治安状况,并身体力行之,比如“打屁屁”的鞭刑。

新纳粹主义

纳粹主义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的种族或民族最牛逼,其他人都可以去死了。这种思想的萌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只不过形式上没有纳粹这么极端。比如陈汤的那句“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新纳粹主义作为纳粹主义的继承者,在二战后仍有相当的市场。但是以影响力而论,俄罗斯的光头党已经超过德国,成为新纳粹主义的中心。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光头党居然崇拜元首。这有没有搞错啊,元首可是从来都看不起斯拉夫人的,你们崇拜他干什么?

路德维希•艾哈德和第四帝国

源自1950年代戴高乐的奇思妙想,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宿怨很深的法德两国走上了和解的道路。以当时的情况来说,戴高乐和阿登纳无疑是最耀眼的角色。然而从长远的影响来看,一个并不出名的人物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上述两人。他就是路德维希•艾哈德。

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尽管曾经当过联邦德国的总理,然而仅仅三年,就灰溜溜的下台了,实在不算是很成功。

然而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就完全是两回事了。路德维希不仅是个能提出方案的学者,更凭借自身的职位和影响力,践行他的理念。

Fork me on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