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killerfarm Hacking V8.0

ML » 机器学习(三十四)——机器学习语录,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2018-01-31 :: 4229 Words

机器学习语录

这里收录一些网上的只言片语式的心得,以区别于一般的教程。

首先要考虑你的数据维度是线性相关的还是非线性相关的,数据是稀疏的还是稠密的,正例反例比例是多少,数据量是否充足。数据是否具有可分类性。是否需要降维。是否有噪音,是否有异常点等,然后去选择分类策略。通常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分类训练,预测,后处理等过程。

角度值的特征化

角度值是数据分析中常见的值,然而它不是线性的,比如0度和359度之间只相差1度,然而数值上却差了359度,因此无法将角度值直接代入线性回归等模型。因为后者的loss函数是用线性的欧氏距离定义的,角度显然不满足要求。

既然角度在一维上不是线性的,那么二维呢?没错,可以采用复数坐标(x,y)来表示角度,这样角度就是线性的了。

相关关系不等同于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调侃的话来解释:“地球变暖、地震、龙卷风,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都和18世纪以来全球海盗数量的减少有直接关系”。这两个变量的变化有相关性,但是并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往往存在第三类(甚至第4、5类)未被观察到的变量在起作用。相关关系应该看作是潜在的因果关系的一定程度的体现,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在《机器学习(二十六)》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一个LDA,这里我们来看看另一个LDA。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是Ronald Fisher于1936年提出的方法,因此又叫做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正如之前在《知名数据集》中提到的,Iris flower Data Set也是出自该论文。

之前我们讨论的PCA、ICA也好,对样本数据来言,可以是没有类别标签y的。回想我们做回归时,如果特征太多,那么会产生不相关特征引入、过度拟合等问题。我们可以使用PCA来降维,但PCA没有将类别标签考虑进去,属于无监督的

比如回到上次提出的文档中含有“learn”和“study”的问题,使用PCA后,也许可以将这两个特征合并为一个,降了维度。但假设我们的类别标签y是判断这篇文章的topic是不是有关学习方面的。那么这两个特征对y几乎没什么影响,完全可以去除。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对一张100x100像素的图片做人脸识别,每个像素是一个特征,那么会有10000个特征,而对应的类别标签y仅仅是0/1值,1代表是人脸。这么多特征不仅训练复杂,而且不必要特征对结果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但我们想得到降维后的一些最佳特征(与y关系最密切的),怎么办呢?

给定特征为d维的N个样例\(x^{(i)}\{x_1^{(i)},x_2^{(i)},\dots,x_d^{(i)}\}\),其中有\(N_1\)个样例属于类别\(w_1\),另外\(N_2\)个样例属于类别\(w_2\)。

现在我们觉得原始特征数太多,想将d维特征降到只有一维,而又要保证类别能够“清晰”地反映在低维数据上,也就是这一维就能决定每个样例的类别。

我们将这个最佳的向量称为w(d维),那么样例x(d维)到w上的投影可以用下式来计算:

\[y=w^Tx\]

这里得到的y值不是0/1值,而是x投影到直线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我们首先看看x是二维的情况,从直观上来看,右图比较好,可以很好地将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分离。这实际上就是LDA的思想:最大化类间方差与最小化类内方差,即减少分类内部之间的差异,而扩大不同分类之间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从定量的角度来找到这个最佳的w。

首先我们寻找每类样例的均值(中心点),这里i只有两个:

\[\mu_i=\frac{1}{N_i}\sum_{x\in \omega_i}x\]

由于x到w投影后的样本点均值为:

\[\tilde{\mu_i}=\frac{1}{N_i}\sum_{y\in \omega_i}y=\frac{1}{N_i}\sum_{y\in \omega_i}w^Tx=w^T\mu_i\]

由此可知,投影后的的均值也就是样本中心点的投影。

什么是最佳的直线(w)呢?我们首先发现,能够使投影后的两类样本中心点尽量分离的直线是好的直线,定量表示就是:

\[J(w)=\mid \tilde{\mu_1}-\tilde{\mu_2} \mid=\mid w^T(\mu_1-\mu_2) \mid\]

J(w)越大越好。

但是只考虑J(w)行不行呢?不行,看下图:

样本点均匀分布在椭圆里,投影到横轴\(x_1\)上时能够获得更大的中心点间距J(w),但是由于有重叠,\(x_1\)不能分离样本点。投影到纵轴\(x_2\)上,虽然J(w)较小,但是能够分离样本点。因此我们还需要考虑样本点之间的方差,方差越大,样本点越难以分离。

我们使用另外一个度量值,称作散列值(scatter),对投影后的类求散列值,如下:

\[\tilde{s_i}^2=\sum_{y\in \omega_i}(y-\tilde{\mu_i})^2\]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只是少除以样本数量的方差值,散列值的几何意义是样本点的密集程度,值越大,越分散,反之,越集中。

而我们想要的投影后的样本点的样子是:不同类别的样本点越分开越好,同类的越聚集越好,也就是均值差越大越好,散列值越小越好。正好,我们可以使用J(w)和S来度量,最终的度量公式是:

\[J(w)=\frac{\mid \tilde{\mu_1}-\tilde{\mu_2} \mid}{\tilde{s_1}^2+\tilde{s_2}^2}\]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明显了,我们只需寻找使J(w)最大的w即可。

先把散列值公式展开:

\[\tilde{s_i}^2=\sum_{y\in \omega_i}(y-\tilde{\mu_i})^2=\sum_{x\in \omega_i}(w^Tx-w^T\mu_i)^2=\sum_{x\in \omega_i}w^T(x-\mu_i)(x-\mu_i)^Tw\]

我们定义上式中间部分:

\[S_i=\sum_{x\in \omega_i}(x-\mu_i)(x-\mu_i)^T\]

这也被称为散列矩阵(scatter matrices)。

我们继续定义:

\[S_W=S_1+S_2\]

\(S_W\)称为Within-class scatter matrix。

\[S_B=(\mu_1-\mu_2)(\mu_1-\mu_2)^T\]

\(S_B\)称为Between-class scatter matrix。

那么J(w)最终可以表示为:

\[J(w)=\frac{w^TS_Bw}{w^TS_Ww}\]

在我们求导之前,需要对分母进行归一化,因为不做归一化的话,w扩大任何倍,公式都成立,我们就无法确定w。因此,我们打算令\(\|w^TS_Ww\|=1\),那么加入拉格朗日乘子后,求导:

\[\begin{array}\\ c(w)=w^TS_Bw-\lambda(w^TS_Ww-1)\Rightarrow \frac{\text{d}c}{\text{d}w}=2S_Bw-2\lambda S_Ww=0\\ \Rightarrow S_Bw=\lambda S_Ww\Rightarrow S_W^{-1}S_Bw=\lambda w \end{array}\]

可见,w实际上就是矩阵\(S_W^{-1}S_B\)的特征向量。

因为:

\[S_Bw=(\mu_1-\mu_2)(\mu_1-\mu_2)^Tw\]

其中,后面两项的积是一个常数,记做\(\lambda_w\),则:

\[S_W^{-1}S_Bw=S_W^{-1}(\mu_1-\mu_2)\lambda_w=\lambda w\]

由于对w扩大缩小任何倍不影响结果,因此可以约去两边的未知常数\(\lambda,\lambda_w\),得到:

\[w=S_W^{-1}(\mu_1-\mu_2)\]

至此,我们只需要求出原始样本的均值和方差就可以求出最佳的方向w。

上述结论虽然来自2维,但对于多维也是成立的。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割性能最好。由于\(S_W^{-1}S_B\)不一定是对称阵,因此得到的K个特征向量不一定正交,这也是与PCA不同的地方。

PCA选择样本点投影具有最大方差的方向,LDA选择分类性能最好的方向。

使用LDA的一些限制:

1.LDA至多可生成C-1维子空间。C为类别数。

LDA降维后的维度区间在[1,C-1],与原始特征数n无关,对于二值分类,最多投影到1维。

2.LDA不适合对非高斯分布样本进行降维。

上图中红色区域表示一类样本,蓝色区域表示另一类,由于是2类,所以最多投影到1维上。不管在直线上怎么投影,都难使红色点和蓝色点内部凝聚,类间分离。

3.LDA在样本分类信息依赖方差而不是均值时,效果不好。

上图中,样本点依靠方差信息进行分类,而不是均值信息。LDA不能够进行有效分类,因为LDA过度依靠均值信息。

对LDA稍加扩展就得到了《图像处理理论(一)》中的Otsu法。Otsu法实际上是一维离散域的LDA。

此外,对于二值分类问题,最小二乘法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是一致的。

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u-6nPrb4r9AS2gtrl5s-FA

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算法介绍

http://www.cnblogs.com/jerrylead/archive/2011/04/21/2024384.html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一)

http://www.cnblogs.com/jerrylead/archive/2011/04/21/2024389.html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二)

https://mp.weixin.qq.com/s/AeLwfmM0N-b1dfxt3v4C-A

教科书上的LDA为什么长这样?

https://zhuanlan.zhihu.com/p/84660707

线性判别分析

Fork me on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