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共内战后期,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已经出现经济问题,学业无以为继。虽然有美国政府的紧急拨款资助(800万美元)以及大学的减免学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已经是人心惶惶,无心继续学业,纷纷准备回国。
这些人中间留学时间较长的可能做了比较扎实的工作,也在主要的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在学校和好心的导师的谅解下,只是草草地准备了博士论文,在买好船票之后上船之前进行了答辩和递交了博士论文就回国了。
当时将近6000名各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中,有3000多人在50年代初选择回到了中国大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023208
邓稼先怎么用一年多就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
https://new.qq.com/rain/a/20210316A0BWU300
美军也有考古式科研?造不出B-2重要部件,只能进行逆向工程招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862061
为什么说美国登月技术失传了?
国民党接收3年一事无成,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炼出了铁水,这是人心啊!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党中央即下达了恢复鞍山钢铁生产的指示。为了加强鞍钢的修复和建设,先后分批从各条战线陆续调来支援鞍钢的县级以上干部五百多人。“五百罗汉”是对这些干部形象化的称谓,他们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拓荒者。
鞍钢解放之初“靳树梁、邵象华、李松堂、杨树棠、王之玺、毛鹤年”六位专家的人生际遇颇为传奇。他们同在德国留学,同为国民党政府接收鞍钢的大员。
靳树梁在解决高炉结瘤、开拓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工艺等方面成就非凡;毛鹤年主持了中国第一条22万伏、33万伏、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并出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王之玺组织制订我国第一套钢铁产品标准和全国统一的钢铁生产操作要点;邵象华则被授予中国工程技术的最高荣誉——“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
跟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 by 孟泰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0178837
那些年我们这样突破“卡脖子”——电影《钢铁意志》的启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744802983215393
电影《钢铁意志》,向新中国钢铁工业开拓者致敬
https://mp.weixin.qq.com/s/jOHoph9yFf5NYLp_o7fWLA
王志珍:人工合成胰岛素中,一个少为人知的科学故事
邹承鲁(1923.05.17-2006.11.23),男,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山东青岛,生物化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黑索金,或译海扫更,是英文Hexogen的译称,化学名环三亚甲基三硝胺,缩写RDX。原设想用于医药,后来因为威力巨大(比硝化甘油强,是TNT的158%),被发展作炸药用途。爆速在密度为1.7g/cm3时达8350m/s,而且起爆容易,是综合性极佳的炸药。1899年德国在发表的专利中首次叙述制造黑索金。
C-4炸弹,(英文全称Composition C-4)是一种塑料炸药。塑料炸药也叫高聚物粘结炸药(PBX),其基本原理是将易爆化学物与塑料粘合剂材料结合起来。粘合剂有两个重要作用:包裹爆炸材料,降低它对冲击和热的敏感程度。这样可以相对安全地处理炸药。使爆炸材料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可将其塑成不同的形状,从而改变爆炸的方向。
C-4 = RDX + 塑料
第一代炸药是由诺贝尔发现的“硝化甘油”。
第二代炸药是在二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的三硝基甲苯(代号TNT)。
第三代炸药黑索金/奥克托金。
第四代炸药CL-20。
美国生产炸弹所用的第四代炸药CL-20基本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美国其实已经研制出CL-20炸药50多年了,但如何大批量生产一直没有搞定。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组突破了大规模生产的工艺问题,并且找到了低成本合成的方法。
中国也是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能够合成CL-20的国家,但却是唯一真正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这种炸药的国家。这项技术“新一代含能材料研究及其工程化”获得了2015年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350434
“史上最阴险地雷” 700枚钢珠把你轰成渣
http://zqb.cyol.com/html/2016-04/26/nw.D110000zgqnb_20160426_3-11.htm
北理工“CL-20”如何征服世界炸药“最高峰”
这么多年跟国外做生意的经验来看,他哪怕有一万台存货,如果我们技术不突破的话,只能跪下来附加一堆条件求他们用天价恩赐咱们一台,一旦咱们技术要突破了,他就卖给咱们了,不但卖,还打折卖。
回望历史,你会发现,我国绝大部分军工企业在追逐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都是困难重重的,在短时间能完成追赶超越的,或是完成开创性项目的少之又少,歼20算一个,电科14所的海之星算一个,航天科工四院的df21D,26算一个,九院的核武器算一个,空空导弹研究院的PL-15算一个,这些是凤毛麟角。
112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601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132厂(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611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320厂(南昌飞机厂,现洪都集团)。
1961年,由于种种原因,中苏关系相对缓和,空军趁此机会与苏联达成协议,引进了米格-21战斗机、К-13型空对空导弹和Р-11Ф-300型涡喷发动机的全套资料,一架样机,12架成品战机和组装120架战机所需的主要零件,这种级别的技术引进和开源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了。
只不过协议达成后不久,中苏关系彻底破裂,技术引进协议终止,苏方只交付了技术资料、样机和组装8架成本机的零件,没有参与后续的生产改进过程。
结果沈飞生产的歼7早期批次一直存在着各种质量问题,长期被空军拒收,沈飞方面也找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来,后来在高层的调停下,空军才开始接收歼7战斗机,直到80年代,歼7战斗机的质量问题才逐步被解决。
至于沈飞基于米格-21研发的歼8战斗机就更别提了,跨音速振动、超音速振动、机身高温烧毁阻力伞、发动机空中停车等等问题就没断过,沈飞长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借口说是飞行员的操作原因,气得空军和沈飞拍了桌子,等到沈飞最终解决了歼8的技术问题,苏-27都引进了好几年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721850
为什么要黑沈飞?
https://www.sohu.com/a/299837190_99923428
没有枭龙,歼20难以成功:132与611两个成飞,只为它搞到你死我活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707.html
王锐:文革中成都“五·六”事件始末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5395248
歼8战机全史,集荣誉、耻辱、无奈于一身的战斗机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发明人,一己之力把中国化工水平提升一个台阶,打破了比利时索尔维集团70多年对制碱技术的垄断。
然后合伙人被逼死,工厂被侵吞。侯大师被逼的在国内待不下去,不得不润到印度,到塔塔集团当了技术指导,给三哥打了两年工。
还好很快就解放了,侯大师这才回国,后来当了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为新中国的化工事业,特别是氮肥和苏打生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2015年的时候,巴空军并没有看上中国为JF-17制造的WS-13,仍然选择了俄罗斯的RD-93发动机。尽管当时,WS-13的可靠性比不上RD-93,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WS-13的升级版明显强于RD-93的升级版。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1219A0806B00
巴基斯坦枭龙战机频出故障
九套大型成套设备指的是1961年国家批准制造的一系列关键设备,包括3万吨压力锻模水压机,1.25万吨压力卧式挤压水压机,锟宽2800毫米热轧铝板轧机,锟宽2800毫米冷轧铝板轧机,直径80-200毫米钢管冷轧机,直径2800毫米钢管冷轧机系列,锟宽2300毫米合金薄板冷轧机,锟宽700毫米20锟极薄带钢轧机和1万吨压力油压机。
石油工业五朵金花指的是石油工业部确定重点发展的五大重点石化项目,包括延迟焦化项目,硫化催化裂化项目,尿素脱蜡项目,铂重整配套催化剂项目,铂重整配套添加剂项目,其中部分技术成果已经超越了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技术水平,走在了人类前沿。
1978年,国内就宝山钢铁厂进行技术引进而与日本新日铁进行谈判时,国内只有一个专家小组,这个所谓的“专家小组”号称是由全国各大头部钢铁企业抽调的技术骨干组成的,但实际上对世界先进技术了解的不多,对于很多原理性和方向性的知识只有一个模糊的大概了解,对于具体技术细节提不出任何有效建议,这个一问三不知的“专家小组”把日本人给整无奈了,你来买东西连你想要买啥都闹不清楚,最后新日铁方面没办法,只能给中方提出了一个5000亿日元的包干价,具体设备明细和工艺流程设计由日方统筹安排,相当于是保姆式手把手教你安排工艺过程,此事在80年代日本产业界一度引为笑谈。
对于成套设备,则迷信“搬来的工厂跑不掉”,认为这样才是稳妥的技术引进方式,但对引进设备的技术研究则较为轻视。
1988年浙江海宁拉链厂曾经向浙江省反映过,当时全国总共48家涤纶拉链厂,有47家的设备是重复引进的,其中两家研究引进的二手生产线不仅国内已经引进过了,还是过时落后设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尚不如海宁拉链厂自制的国产设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7599693
我国建国以来的工业化过程中有哪些失误或者教训?
植物油的提取方法分为压榨法与浸出法。浸出法成本低,易推广,是常用的炼油技术,但是这种发源于德国的工业技术在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中迟迟得不到不到突破,1957年才出现第一座大型浸出油试验厂——蛟河植物油厂,浸出油技术后来被我国列入了六五期间全国40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597805
老辈人天天吃的猪油,但现在我们炒菜为何很少用了?
您的打赏,是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