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
你可以说是,但是,它却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
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
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by 王建煊,原中华民国财政部长,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
“瓦房店化”指的是低组织度的费拉社会没有技术研发能力,依靠技术输入和模仿,如果失去了与外界的交流和技术输入,就无法维持现有水平。就连引进的外来技术,也会随技术输液管的退化而退化的过程。
雍正年间,一位叫曲伯岐的商人,在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居住的通往复州城的官道附近搭建了三间二层楼的大瓦房,开设大车店,为来往过客提供食宿。当时,周围的客店多为草房,只有曲家一处是瓦房,因此被过往商客称作“瓦房店”,瓦房店便由此而得名。
1938年,日本东洋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在奉天省复县瓦房店取得了建造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的权利。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瓦房店轴承厂北迁哈尔滨市。1954年3月,洛阳轴承厂开始动工建设。
全国轴承行业形成了以瓦房店为一厂、哈尔滨为二厂、洛阳为三厂的三大骨干企业,这就是著名的“哈瓦洛”。
从1965年开始,轴承工业“三五”计划中提出了加速三线两个(西北、西南)轴承新基地的建议,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开始了哈轴、瓦轴、洛轴向西部搬迁,在贵州、宁夏、甘肃、青海、湖北、陕西等地建设了虹山、西北、襄阳、海林、海红、海山等六个大中型轴承厂。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5232837
在瓦房店谈谈“瓦房店化”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301567453751824384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https://www.sohu.com/a/308215252_260616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g/art/2020/art_26f9f30006e449c5a082bbda09dd7952.html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一批)(11个)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g/art/2020/art_1af4c8c186204aa18ad5ea2db2c084bf.html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二批)(42个)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g/art/2020/art_f0218af351e44c599f6a56c0e71c2cfb.html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三批)(49个)
https://www.miit.gov.cn/jgsj/zfs/wjfb/art/2020/art_3c50a995d39e4382b70666e6416899d8.html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四批)(62个)
http://www.docin.com/p-1731995677.html
常隆庆攀枝花之父与攀枝花磁铁矿的发现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2550450
通车半个世纪的成昆铁路,为什么堪称“神话”?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711254
在“禁区”筑路,成昆铁路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177666
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致敬之一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647597
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致敬之二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9046760
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致敬之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338248
新成昆铁路12月26日全线贯通运营,这对居民的出行带来哪些便利?
https://www.sohu.com/a/236728788_100143139
这条铁路被称为“20世纪三大奇迹”,修建时外国人嘲笑中国人疯了
https://www.zhihu.com/answer/8828580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长远影响?
http://news.jstv.com/a/20161028/1477642949557.shtml
一座城的保密往事——记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11921
攀枝花,一个胜天半子的城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902570/answer/359543852
某三线工厂的故事
https://sichuan.scol.com.cn/dwzw/202006/57818375.html
绝密 破解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难题的幕后英雄首次亮相
https://www.sohu.com/a/407049368_307310
不负国家使命!攀钢用50年成就“全球唯一”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7526876
82年了,中国人即将打通这条血泪之路!(滇缅铁路)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562189
耗时8年才修通,这条536公里的公路为何这样难修?(刚果(布)一号公路)
https://zhuanlan.zhihu.com/p/77853212
火车通过仅需7分钟的大柱山隧道,为什么修通它却要用13年?
https://www.zhihu.com/answer/586923242
中国为抵抗可能的苏联入侵修建的人工山
https://mp.weixin.qq.com/s/qgp97solB7pZauOnlH62wg
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67966
中国二汽总部当初为什么选择在十堰?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Kyligence CEO韩卿:
我毕业后加入的第一家公司叫做:浙大中控(中控集团),一家提供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和产品的高科技公司。自动化,非常抽象,说的简单点,化工厂,啤酒厂,水泥厂等流程行业,各个环节的控制不可能靠人工去监控和调节各种参数、温度等,必须有一整套的自动化系统来管理和控制,确保稳定的工艺,及更重要的安全性等。然而,这样一套系统,以前都是被霍尼韦尔等国外巨头垄断,每个化工厂都需要购买,且没有谈判价格的余地。今天,依然记得很清楚,入职培训的时候,负责技术的金总讲过的那些故事。中控在那个年代,做出的第一代产品推销极难,只能在浙江的小厂不断实验和验证,不断的获取客户的信任,不断改进产品和技术。艰苦的几年后终于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当有能力做到领先水平的时候,国外巨头却不断降价来封杀来竞争。不过竞争的结果,中控在国内今天是自动化控制行业的龙头,承担863计划,有博士后工作站,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中控,作为基础行业的化工等行业在这块的技术极大可能还将被垄断在国外巨头手中。
在Su-27座椅后侧,有一个拳头大的陶瓷环,特别容易损坏。
我们制造J-11B的时候,特地把这个换成钢制的,试飞过程中,再也没有损坏过。
但是,这个陶瓷环,是用于降落伞打开的一道程序,换成钢制的,伞,打不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38388
中国是否真的吃透了苏-27的全部设计?
给客户做款在深低温下用的长轴电机,电机轴伸只有100mm,只需20W的额定功率,效率85%就行,结果买不到。轴伸末端需要一款转速到15000rpm,耐温到-270℃的轴承,结果也愣是买不到。
316L不锈钢,牌号应该是022Cr17Ni12Mo2,可以耐到-271℃。其实轴承的主要问题在润滑上,陶瓷自润滑的到不了那么高的转速,石墨的还在探索。
我们发现买不到液氮温区的精密温度计,液氮温区真不算很低,跟我之前回答里的液氦温区差老远了。国产做到±0.1℃精度的厂家多如牛毛,但到±0.01℃就全部哑火了。就仅仅是小数点后两位,精确到百分之一,愣是做不了。竟然还有好多厂家拿重复性来当精确度忽悠人。什么叫大而不强?美国人不卡你的生活日用,他卡你的实验室。
你如果单看温度计的话,市场确实不大,全球估计也就两三亿美元的市场。但这东西的利润高呀,他几百块钱的成本,卖我们七八千,恨不得十倍的利润。他那些研发成本早被美国军方给填平了,现在就是躺在功劳簿上赚钱。而且,光有温度计也不行呀,你还需要读数,得再买一个跟它配套的信号采集仪,这信号采集仪三万一个。
如果我们总是怕竞争,不去跟他们抢这种高附加值的产业,那永远是他们吃肉,我们喝汤。
耐低温轴承,现在直接禁售了,买个-200℃的次等货都得托关系,价格更是死贵。至于高速耐低温主轴,还是等国内材料学突破吧,目前看不到一点希望。把这几个拼起来做成一套电机设备,成本2万美元左右,现在对外的报价是14万美元。什么叫高利润,这就叫高利润。
中国当然能生产类似gore tex的面料,但那只是gore公司50年前的产品。
gore公司医疗器械,随便一个就是卖几万块。他们还制作航天光缆电缆衬套、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滤芯、航空航天密封件和密封舱。
钛合金刀片电动剃须刀的那个德国博朗,其实有钛合金血管产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861898
中国为什么不生产类似gore-tex的面料?
1977年,军委正式批准直-6设计定型,但是在军方最终飞行测试中,直-6依然不堪用,尤其是单发动机设计布局使得直-6的飞行安全性大大降低。
1978年,直-6的设计单位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靠直-6获得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
1978年获奖的还有红旗-61,从研制立项到退役,从未击中过移动飞行靶标。部队在训练中创造出了“火控雷达上偏500米”法,可让导弹击中瞄准点下方的气球,获得海军嘉奖。
解放卡车,歼-7战机、五六冲锋枪情况也类似,由于缺少苏联的技术指导和关键零件,产量、质量长期一般,到了70年代才真正吃透了苏联的技术。这也是军方大量保留歼-7和59式的原因,因为这些装备的设计虽然很古老,但是从生产时间来看,大部分都是80年代的产品,改改也能接着用。
您的打赏,是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