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旁人的劝告,李鸿章接受了X光机对他受伤的头部照相,亲眼在一张胶片上看见了日本制造的铅弹以何种姿势镶嵌在他左眼下的骨头上。李鸿章对新检查术感到十分稀奇,称之为“照骨术”。李鸿章在X光被发现后仅7个月就体验了此种新技术,成为拍X光片的第一个中国人。
http://www.lihongzhang.org.cn/a/yjyhd/xszz/280.html
李鸿章:中国拍X光片第一人
清国官员与洋人确定的允许离开通商口岸进入内地的最大范围是“外人行走之地,以一日往返、不得过夜”。而这个“行走”根据补充约定,可以骑马、乘船。
如果你想的“一日”是指当天0点到24点,那就证明你的思想过于西化了。
英方就据此表示雒魏林一行人是3月8日(二月初四)拂晓出发,前往青浦,计划晚上10点返回上海,这个行程是可行的。所以并没有超出“一日”的时间范围,没有违规。
而清方显然认为“一日”指的是有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天18:00左右天就黑了,“一日”的时间就已经没了。从上海到青浦往返180里,无论如何不可能“一日往返”,可不是英方违规了嘛……
清国压根没意识到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意义,1840年代不仅英、美、法有领事裁判权,连瑞典挪威联盟都有……
直到1870年中日签署条约,竟然互赠领事裁判权。中日被洋人当猴耍之后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以为这是人类正常行为。
https://mp.weixin.qq.com/s/xOYcUFMYREPPyfPhgalUNg
青浦教案与英租界扩界
https://www.zhihu.com/answer/3474507199
如何评价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遥想当年第一代庆亲王永璘,嘉庆帝的同母胞弟,地位显赫风光。从永璘病死,到奕劻这一代不过30年而已,庆亲王一脉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咸丰帝时,已经是第三代了。奕劻在当时属于彻彻底底的远支宗室,芝麻大的辅国将军。
劻后来搭上了慈禧的关系,起先是替慈禧代笔写信,深得太后欣赏。后来跟慈禧的弟弟桂祥成了铁哥们,经桂祥多次推荐,慈禧启用奕劻这位破落皇族替自己办事,终于进入晚清的政治枢纽,由贝勒、郡王、亲王、铁帽子王,一步步靠慈禧重新恢复了荣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3363990
清代王府分家之后,庶流跟嫡流关系如何?
和珅一条乾隆的狗,也配和前常务副皇帝比?
怡王色变,朕不得已就范。
雍正时期,大臣上奏折,本来是上给雍正的奏折,回来的是胤祥的蓝批;本来是上给胤祥的奏折,回来的却是雍正的朱批。
十三在整个雍正朝除了雍正没谁能压他一头,不然怎么是副皇帝呢。甚至在朝鲜人看来,还是皇帝被怡王压了一头:“皇帝每见辱于怡王”、“胡人畏王过于皇帝云矣”。
雍正五年,怡亲王传旨传错了,被负责调查此事的郡王参了一本。
雍正说我十三弟怎么可能有错,然后把这位郡王交给宗人府调查议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324898
雍正年间的怡亲王老十三对比乾隆年间的和珅,哪个更得宠实权更大?
圣祖这种庙号一般是追封的,还是追封神仙的那种。
上一个叫圣祖的宋圣祖赵公明,对,就是财神爷那位。
最出名的圣祖是唐圣祖李耳,对就是太上老君。
雍正能给康熙上这个庙号,要么是不懂历史,要么就是存心恶心他爹。
在某个平行世界,甲午海战胜利的一方一直是清廷,清廷军队一直赢,赢麻了,直到签订条约,割地赔款。这个平行世界一如今天的国内舆论场,不过保存方式不一样罢了,当年刻成了版画,今天留在了互联网。
https://www.zhihu.com/answer/2674397253
如何看待短短半年时间,国内外因为俄乌战争而“身败名裂”的军事观察员和智库多如繁星?
努尔哈赤祖辈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通古斯南迁来的胡里改人,反倒是被他吞并的女真各部落里有完颜部甚至徽宗的后裔。
《金史》记载,按出虎水完颜部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其铁器全靠从胡里改人那里购买。
但完颜部壮大并进入中原后竟然把胡里改人当成“野人”“乡巴佬”看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087239
请问清初满洲人和金代女真人是不是一批人?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翻脸,害死后者及坚决支持他的俩儿子,但依然努力培养阿敏、桑寨武;因为政治原因杀了儿子褚英,但依然培养其儿子杜度、尼堪。
皇太极参与害死阿巴亥,但依然努力培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搞掉阿敏,但努力培养其弟弟济尔哈朗;要防着代善,但努力培养其子孙岳托、萨哈廉、满达海、阿达礼。
多尔衮与豪格闹翻,但对其儿子富绶依然爱护;防着代善,但努力培养其孙勒克德浑;对顺治有所防备,但重用其兄硕塞。
顺治清算了多尔衮,但对其嗣子多尔博也算厚待;多尔衮时期重用的满达海、博洛、尼堪继续重用。
要是满清皇帝敢拒绝通商,那就由英国人来提醒他,他自己也是入侵者,让道光在他的皇位和开放通商口岸之间选一个。
在这个檄文出现前,清廷虽然也在抓汉奸,但频率还不算太高。然而在道光21年正月这个檄文出现后,道光就和疯了一样,三天两头下旨抓汉奸。甚至在鸦片战争结束后,他还在那儿到处抓汉奸。
清朝统治者口中的“汉奸”,是从满洲统治者的角度看来的,对他满清政权不利的汉族人士,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汉奸。
A:大清战神海龄,洋人还没来,先把镇江的汉人杀了2万,杀汉奸嘛。
B:并未杀这么多,但也有几百人的样子。此举影响太坏,以致让乡绅认为英军仁义,是解民倒悬的角色。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7465968
满清是得国最不正的一朝吗?为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829389
鸦片战争时,清朝为什么不举国动员与英军决一死战?
清代的御膳房实际上就是个食堂,主要掌管宫内典礼筵宴,同时给在宫中执勤的宫女、太监、侍卫以及外朝大臣提供工作餐。
这点看御膳房的位置就能知道,御膳房位于故宫东南,就算皇帝想吃御膳房做的菜,而帝后等宫中的贵人都住在故宫的北方,如果御膳房真的是为宫中贵人们服务的,怎么可能离得这么远?
清代皇帝真正的厨房位于养心殿的东值房,溥仪吃的东西也都是这里面做出来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7529565
历史上真的有“不要给皇上吃不能稳定出产的东西”这回事吗?
《申报》说前线的清军不敌法军,与报纸读者的心理期望大相径庭。于是乎,这些读者将自己的愤怒情绪,由法国入侵者调转向《申报》,给该报扣上了一顶“偏袒法人”的大帽子。
《申报》的拥有者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从这场风波中吸取了教训,虚构的鸡血远比真相受欢迎,也远比真相更容易挣到钱。他随后便投资创办了《点石斋画报》。
它的竞争对手《新闻报》经营者英国人斐礼思(J.F.Ferries)彻底放飞自我,全力制造各种清帝国士绅喜闻乐见的假新闻,“主笔房日撰一论,昌言日军败绩,捏称清军胜局”,甚至还编出了清军用“夜壶阵”,在黄海之上,将日本海军戏弄得焦头烂额的低劣故事。
于是,也就有了留存至今、令人瞠目结舌的《朝鲜水战得胜捷图》《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刘大将军擒获倭督桦山审问》等等。
尽管清廷在甲午战争期间,曾试图通过控制电报系统,来对战事的进展实施信息管制。但这种管制的目的,只是防日本间谍利用清廷的电报系统传递信息,并非要求民间商家和媒体只能报道清军大胜的虚假消息。
中国有不能战而好为主战之议者,皆当斩首。– by 查尔斯·戈登
见证1884年美国大选的黄遵宪将美国大选称为“怪事”,认定美国大选乃是一派乌烟瘴气,指责他们党同伐异,互揭阴私,打压对手,而候选人的提名大会和对台演讲则像是一个混乱不堪的马戏台“或带假面具,或手持长枪。金目戏方相,黑脸画鬼王”,一派群魔乱舞的乱象。至于大选日当天,更像是一场集体赌博:“两党党魁名,先刻党人碑。人人手一纸,某官某何谁”最后到了公布选举结果的时候“夜半筹马定,明明无差池”到此这场举国乱象才算宣告结束。总而言之,再如此混乱下去,美国灭亡,指日可待了。
在《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给出的标准答案中,作者虽然认为华盛顿当年创立的制度,跟三代尧舜的美好政治有得一比,然而尧舜禹三代之后,“君非尧舜,臣非皋夔稷契”——人民的素质太低下了,所以不配享受这种理想中的制度,如果非要拿着华盛顿的那一套选举制施之于中国,“固大乱之道也”。
只有大清朝自雍正爷创立下来的“圣朝家法”最好了。皇帝本人如此英明圣武,自然会“宸虑周详,圣谟深远”,肯定会从皇二代中选择贤德的继承人来干下一届。这样就避免了像美国两党相争那样导致的混乱局面。
尽管大清王朝有着如此美好的“圣朝家法”,近乎完美地解决了权力交接时的混乱问题,但“亿万年无疆之休”的梦想却仅仅过了九年便被辛亥革命的枪声惊醒了。1912年,清廷宣布退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确实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皇位继承的问题。同一年,美国再次举行大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https://news.qq.com/rain/a/20201218A0B8KH00
甲午年,媒体制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JEONNA05527FJF.html
甲午战争原来是大清狂胜?有图为证!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C5EC28KK000187UE.html
清末人眼中的美国大选:二党争衡不如圣朝家法
您的打赏,是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