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killerfarm Hacking V7.0

二战漫谈(四)

2016-01-27

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自我解读

苏德战争的时机(续)

希特勒曾经很得意的说,他最擅长的就是挖德共的墙角,德共成员抱着破坏的目的混入纳粹集会,然而一旦听了他的演讲,纵然不会当场加入纳粹,至少也会敌意大消。

因此,从群众基础的角度,相比英美,希特勒更厌恶苏联。

这也是弗朗哥不参战的重要原因。和纳粹不同,弗朗哥的政权虽然是从镇压西共得到的,但他的群众基础在于保守的天主教势力,而这些人是永远也不会信西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墨索里尼其实没必要掺和进去。他的法西斯党和意共差别蛮大的,意共是威胁不了他的。

两者根源上的竞争关系,斯大林同样心知肚明。而且斯大林也从战争中尝到了甜头,就犹如尝到了鲜血滋味的鲨鱼,哪肯轻易停嘴?从解密资料来看,即使希特勒不打,斯大林也打算动手,当然时间上没有巴巴罗萨计划那么早,要迟个1~2年。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等德国和英美拼的火热的时候,从背后来一下偷袭,但没想到希特勒会先下手为强。

希特勒的真正失着,在于拉拢日本和美国宣战。因为,即使德国攻占法国,也并没有突破英美的底线。这样的情况在普法战争时,已经有过一次。在英美看来,苏德都不是好鸟,但既然希特勒已经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那么让苏德恶斗一下,岂不更好?

然而,苏联初期的溃败和日本在南洋的势如破竹,终于使英美,尤其是美国坐不住了。他们终于意识到,再不出手,自己也要成为轴心国的盘中餐了。谁强就打谁,这一向是英国大陆政策的精髓,美国人完整的继承了这一点。

希特勒对中国的态度

没有证据表明,希特勒打算和中国以高加索为界平分欧亚,这个纯属网友YY。但元首对中国友好,这是事实。

这里不讲国民政府的德国顾问和德械师,只讲一个小故事。

潘德明(1908—1976)浙江湖州人。英雄旅行家。人类历史上徒步环游地球第一人。潘德明进入德国,受到希特勒和戈培尔的接见。对世界充满野心的希特勒竟和他谈了两天,详细地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这个蹩脚的画家还为潘德明画了一幅画像。

必须要注意的是:元首的友好主要是看在江西的钨矿的面子上。毕竟在他口述的自传《我的奋斗》中直接将中国人和纳粹种族学中最劣等的黑人等同。。。

德国的华侨显然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https://mp.weixin.qq.com/s/5PMUhtkMZ_sw8–hCbcKuw

不容忘却的历史:被纳粹屠戮的德国华人华侨

元首的艺术才能

元首不是唯一一个文艺青年出身的国家元首。金大胖、金二胖和金三胖都是文艺青年,只不过水准和品味实在是差元首一大截。

元首的绘画水平当然达不到艺术家的程度,但毕竟以作画谋生多年,水准也不可小视。希特勒最擅长描绘建筑,仅就这方面而言,还是够得上美院标准的。但其他方面如风景、人物就差得太多了。

希特勒本人显然也清楚这一点,他的传世画作以建筑居多,此外还有部分一战从军时的速写。可以说他的早年完全就是个勤奋却没有天分的落魄画者,并没有太多特殊之处。

流氓会文化固然可怕,而流氓会艺术就更不得了。希特勒不仅口才好,其宣传手段更非德共可比,看看那时候的纪录片,当铺天盖地的纳粹党旗飘扬在街道的时候,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把他当成国家和民族的救世主。第三帝国的纪念建筑、旗帜和勋章,更是处处体现出元首过人的艺术品味。相比之下斯大林和墨索里尼就差得太远了。

元首的艺术梦甚至延续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遗嘱中,他提到他收集了一些画作,期望将来可以在林茨举办画展。

斯普鲁恩斯

军事历史学家艾德温·帕尔玛·霍利(Edwin Palmer Hoyt)曾评论道:“哈尔西能在一场海战中取胜,斯普鲁恩斯能在一场战役中取胜,而尼米兹能在一场战争中取胜。”

我赞同他对尼米兹的评价。至于哈尔西,虽然他曾是斯普鲁恩斯的上级,也是十大五星上将之一,但战绩中除了瓜岛打的很艰苦之外,没什么特别漂亮的。莱特湾之战,差点还因为他的疏忽而酿成大错。

反倒是斯普鲁恩斯生平海战,未尝一败,并为美国赢下了关键的中途岛和马里亚纳等海战的胜利。日本方面对斯普鲁恩斯的评价也高于哈尔西。

然而哈尔西能够力压斯普鲁恩斯成为五星上将,也是有原因的。哈尔西军龄大,风格又比较符合政府的宣传方式,名气远远超过了斯普鲁恩斯。

当然,美国人在这一点上还是公平的。2001年,国会追授已去世的斯普鲁恩斯为五星上将。

赫鲁晓夫儿子之死

斯大林的儿子和赫鲁晓夫的儿子都死于苏德战争期间。前者的经历,除了最后的自杀,尚有疑点之外,其他的情况都很清楚。而后者的最终结局,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论的热点。比较出名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说法一

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在1943年3月11日的飞行任务中失踪。这是官方的说法。

说法二

小道说法就比较离奇了。

列昂尼德驾机失踪后,成了德国人的俘虏。最终他向德国人妥协,成了敌人手里的一张“王牌”。

斯大林得知后,下命令:不惜任何代价把列昂尼德从德国人手里“偷”回来,送到莫斯科。派到德国执行任务的“锄奸队”完成了这一任务,将列昂尼德“偷”了回来,送到莫斯科。根据活跃在敌人后方“锄奸队”收集到的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实,莫斯科军区军事法庭判处列昂尼德死刑。

赫鲁晓夫两次请求斯大林对他儿子从宽处理。于是,斯大林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此事。

会上,“锄奸队”队长阿巴库莫夫介绍了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实和军事法庭的判决。

莫斯科州委和市委书记谢尔巴科夫第一个发言,他强调在法律面前必须人人平等。他说,如果名人的儿子犯了罪就能得到宽恕,我们如何向人民交代?应该维持原判。

接着发言的是贝利亚。他了解到列昂尼德在基辅和古比雪夫的犯罪事实。他提到这两件事,并强调说列昂尼德已经被宽恕了两次。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也谈了自己的意见,他们一致同意维持原判。

最后表态的是斯大林。他作出决定的心情大概比其他人更沉重。因为他的大儿子雅科夫也当过德国人的俘虏。斯大林把自己的决定写在判决书上交给了赫鲁晓夫。他说:“应当坚持和赞成同志们的意见。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会怀着一个父亲深深的哀痛接受这个公正的判决。”

会后不久,列昂尼德就被枪决了。

这个说法,据说来自克格勃前第二总局第一副局长、退役少将瓦季姆·乌季洛夫。不过以我看来,纯属笑话,真实度实在有限。

1.这个少将是否真的存在存疑。因为网上提到这个人,几乎就是赫鲁晓夫儿子这件事。退一步讲,就算这个人真在克格勃工作了37年,从年龄看,也不可能是1943年事件的亲历者。所以他所说的一定是其他人或资料告诉他的。

2.资料估计是不存在的。赫鲁晓夫毕竟是政治上的失势人物,这类丑闻没被政敌揪出来实在是个奇迹。

3.斯大林对苏军俘虏是什么态度?这样一个政治洁癖的人,怎么可能允许身边有叛徒的亲属?而且德国人的牢房那么好进的话,他怎么不试着把自己儿子“偷”出来?

但遗憾的是,这类说法在国内很有市场。本人当年的中学历史老师就是这种说法的支持者,算是赫黑吧。

说法三

列昂尼德的战友目睹了列昂尼德的飞机被德军飞机击中,被打成了碎片。但他的领导害怕担责任,没有如实向上汇报。

这个说法的真实性高一些。苏联飞机的质量不是一般的差,尤其是对机上人员的保护上。而政治局委员儿子的身份,对于这些基层军官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麻烦。赫鲁晓夫虽然在斯大林面前,是个小乖乖,但捏死他们,恐怕不比捏死一只蚂蚁复杂多少。所以列昂尼德同志只有被失踪了。

苏共政治局委员一般只有7~9人,含金量和我国的政治局常委相当。


2000年的时候,卡卢加州和布良斯克市交界处发现了两架飞机的残骸和飞行员遗骨,经过司法鉴定和DNA比对,确认了其中有着列昂尼德(赫鲁晓夫长子)的遗骨。

铁十字勋章

铁十字勋章在一般人眼中就是第三帝国的象征。德军最常见的标志,除了纳粹的卐之外,就属黑白相间的铁十字图案了。流传至今的多数德国将军的标准像,在领口处也会悬挂一枚铁十字勋章。

然而,这个以铁和银的曲线组成的简单图案实际上诞生于纳粹政权之前120年的拿破仑战争期间——1813年3月10日由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希·威廉三世设立。相比与同时代的其他勋章,铁十字勋章有以下特点:

1.材料廉价。铁一直都是铸造勋章的主要成分,银色的边框用银、锌或者铝做成,具备量产的能力。

2.无论将军或士兵,只要对战争的结果有影响或者在自己的职责领域作出贡献就可以被授予。而同期其他的勋章,一般只授予指挥官或者贵族。因此铁十字勋章成为一种民主的勋章,即所有社会阶级都可以获得的一种勋章。这在普鲁士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尤为难得。

3.只在战时授予。因此只有1813、1870、1914、1939四种版式,分别对应相应战争的起始时间。

铁十字勋章的前三个版本只有三级。第三帝国时代增加了一个骑士级,其中还有若干子级,因此,第三帝国的铁十字勋章相对比较容易获得。但尽管如此,勋章也从未被滥发过,被授予者仍然是同事们心中的战争英雄。行军礼时,没有勋章的一方需要先向有勋章的一方行礼,即使前者的军衔职务高于后者。

正因为这样的渊源,铁十字勋章并没有随着第三帝国的灭亡,而被封杀。德国政府于1957年允许二战的德国老兵重新佩戴各级别的铁十字勋章,只不过所有的铁十字勋章都被除去了纳粹卐标志,以橡树叶标志替换,而其它图案字样不做改变。

Fork me on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