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记用于记述那些不限于一朝一代的故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6071147
为什么欧洲历史没有王朝周期律?
汉朝就有了少府和将作大匠两个高级职位来掌管手工业,前者更是位列九卿,一直发展到了后来的工部。
少府鼎盛时,下辖数万工匠,比廷尉卫尉的编制人数还多。光是长安和洛阳的东西织室,就有万人之巨。某种意义上,比财长(大司农)的权力都大,相当于副财长吧。
汉少府是从秦少府发展而来,秦少府为秦灭六国之战可谓功勋卓著,不可能不被重视。从《考工记》可以窥见当时的手工业格局很盛。
汉武帝时期的将作大匠相当于今天的央行行长,因为那时候唯一的大宗货物是锦帛,帛在很多时候扮演的是货币的角色,尤其是在富人之间,穷人交易才用食物。而锦帛的生产主要就是大匠的职责。
历史上最著名的将作大匠莫过于隋朝的宇文恺,他有许多天才的工业化杰作,最有名的当然是灭陈时所用的五牙巨舰,直接改变了水战的战争模式。
还有著名的陈宝光妻,发明了提花织机,直到今天仍然是顶级奢侈品。她与工匠的最大不同是有和顶层交往的记载,即霍光之妻霍显,还卷入了重要的政争。由此可见,官方对工匠的重视程度比我们想像要大得多。
岂止是尉比校大。要是太尉,那可是碾压一切将军的存在。
还有,唐朝时,十六卫的大将军是正三品。后来又增设十六卫上将军,从二品。那个年代,上将比大将还要高一级。
内地警衔,督比司高,香港警衔,司比督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068233
为什么古代尉比校大,而现代军衔制度要反过来?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朝上朝,官员有椅子坐。宋朝开始,官员上朝只能站着。元朝开始,官员上朝只能跪着。明清继承了这一点,上朝也要跪着。
某些地区对中国的称呼,契丹(一些中亚西亚游牧和俄罗斯这样称呼)、桃花石(中亚西亚部分地区这样称呼)、震旦(印度这样称呼)、赛里斯(罗马希腊这样称呼)、唐土(日本这样称呼),不同文明会根据自己文明对中国的印象和自己文明的思维产生不同的称呼,比如察合台会称呼大明皇帝为可汗,藏地首领会称呼大明皇帝为文殊菩萨。
谭其骧的版图中国论了,主要观点便是首都在清朝全盛疆域之内的政权,即为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民族的历史即便有部分不属于中国,但最后也汇入了中国历史中,所以原则上是不与外国分享这些政权和民族的历史。这个原则是谭其骧发明的,所以一般取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20年的清时期全图,作为中外政权的历史分界线。
谭图三原则:
1.现在属于我国的,都要尽量画进来(西域、西藏、台湾)
2.现在属于周边国家的,尽量不要画进来(越南、缅甸、朝鲜)
3.第2条对苏联和外蒙不适用(外东北、外西北、外蒙,能画多大画多大)
那个时代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劣,所以谭其骧把苏联境内的贝加尔湖外东北等地划入中国历史上汉人王朝汉唐明等王朝或者辽国这种最后融入汉族的汉化胡人政权毫无顾忌。
埃苏丹或成最大赢家,至少埃苏丹认的十几个爹都是同一个物种的。
埃尔多安,明明是穆斯林化的希腊人,但是给自己认了一系列的突厥祖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243771
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什么要保留其祖先是亚洲直立人的历史?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5864740
草原帝国为什么那么大?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简称。
何谓阀阅?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伐,通阀,所谓“阀阅”,就是先祖官爵。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561501
曹操家族和武则天家族是名副其实的豪门,为什么很多人却视而不见,而说其出身寒微?
宋朝以前的皇城普遍不居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考虑到了城市居民随时可能暴乱的问题,将皇城修到城市边缘,减少皇室与市民接触的频率,同时方便皇帝在必要时逃之夭夭;在中亚和欧洲的某些地方,国君因为不耐烦与城市居民打擂台,干脆选择不定都,而是率领王庭在各大城市间来回迁移,以此避免过度的介入某个城市内部的政治。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辞官回到祖籍,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
古代为防止官员也丧失人性,想继续做官,直接规定了父母去世,官员匿而不报者,革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932864
上海一男子因父去世请假8天未获批,强行休假被算旷工遭辞退,企业这一做法合规吗?
过去朝廷的官员从汉代开始每工作五天就要休息一天,称为“休沐”。就跟咱们现在公务员和国企员工休星期天一样。五天一休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隋代。而到了唐代则变成了十日一休,也就是每旬休一次,上旬,中旬,下旬都是逢十必休。一直延续。
斜织机,又称踏板织机,是中国古代精密机械的杰出创造之一,被发明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期,普及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纺织效率比传统腰机高了足足20倍,比手工纺织效率高了足足60倍。
欧洲直到公元15世纪,才出现脚踏纺车和类似的脚踏织机(1480. Das Mittelaterliche Hausbuch),到了17世纪,主流技术依然还停留在单锭纺车。
而中国早在14世纪的元朝,就出现了三锭甚至五锭纺车,效率是欧洲纺车的三倍以上,一度可以跟初期的英国珍妮机相媲美。
人们都知道,块炼铁起源于米坦尼-赫梯,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铁器。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
世界第二份块炼铁实物,出土于我国甘肃磨沟寺洼遗址,距今3400年左右,证实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独立发明块炼铁技术的国家。
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我国成为最早发明生铁冶铸技术(曲村-天马遗址)的文明;
公元前5世纪,中国先后发明白心可锻铸铁(湖北,铜绿山遗址)和黑心可锻铸铁(洛阳灰坑遗址)
公元前3世纪,中国成为最早普及高炉技术(河南,古荥冶铁遗址)的文明,代表1200℃以上的液态金属冶炼开始普遍。
公元前3世纪,中国发明炒钢法(河南,铁生沟遗址),即搅拌脱碳法。实现生铁→钢的间接冶炼,标志着两步炼钢法的开端。
公元2世纪,中国发明灌钢法(綦母怀文灌钢法),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最早普及钢铁器具的文明
清代皇宫治安极为拉胯,还有一个小贩靠菜市场捡到的腰牌在皇宫卖了半年的馒头,一个精神病混入皇宫在太和殿跳舞,一个和尚半夜潜入皇宫旅游等诸多奇闻。
张韶和苏玄明已经带领染工造反派攻进了清思殿。张韶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地坐上御榻,把皇帝的御辇摆在旁边,将李湛尚未吃完的御膳重新整理了一下,深深地向苏玄明施了一个长揖,眼含深情地说:“老苏,您老人家的卦真灵啊!”然后两人坐在御案两边,推杯换盏,开始庄严地享用御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709465
派遣一支特种部队穿越古代击杀皇帝,难度大不大?
您的打赏,是对我的鼓励